一般衡量標準:
38.5度 給退燒藥
40.5度 送醫

但實際上:
發燒活動力和食慾皆正常,即便39度,不需投藥三天以內沒關係,三天以上看診檢查發燒原因。

發燒活動力和食慾下降,精神渙散發懶,不吃不喝致輕微脫水(尿量降低,口唇乾燥無口水,兩眼發昏),需看醫生並衡量打點滴。

發燒原因可能為感冒、泌尿道感染、病毒感染、細菌感染,及小兒好發疾病如玫瑰疹(伴隨疹子但大部分退燒後才出疹)、腺病毒、腸病毒(伴隨嘔吐腹瀉等類似感冒症狀)等等。連燒三天以上無感冒症狀需就醫,驗尿、驗血以確認發燒原因。感冒發燒則可持續給退燒,觀察5-7天。

寶寶退燒藥以藥水為主;塞劑藥量難掌控,恐有過度退燒之虞,為寶寶不清醒無法口服時才採用。

退燒用量以寶寶體重計算

1. 六個月以內不建議使用退燒藥水。六個月以下的Baby由於腸胃道比較敏感,對依普芬成份過敏的比例也較高,除非高燒超過39.5度,否則較不建議使用依普芬唷!可使用更溫和的安佳熱糖漿。

2. 依普芬的劑量計算方式:
(0.25 ~ 0.5)* Baby體重(Kg) = 每次可以喝的c.c.數。每6~8小時服用一次,每天的總量不超過體重(Kg)*2 c.c.。

3. 小熊2歲3個月13.5公斤,小兒科醫生建議每次5-6c.c.,每次間隔4-6小時。依照藥性強弱,則:
38-38.5度用安佳熱(紅色退燒藥),每次6.5c.c.。
38.5度以上用依普芬(紫色退燒藥),每次5.5c.c.。

P.S. 感冒可以打預防針,但是發燒不行。確認無發燒達一週以上才可打預防針。


2017.11.17補充

🐽不管是內服或外用(塞劑),同種類的退燒藥需間隔4-6小時,不同種類至少間隔2小時。

🐽退燒後更要補充水分,否則身體失衡會造成下次越燒越高;不願意喝水或電解液,則考慮打點滴強迫補水,避免脫水。

🐽發高燒前通常會冷顫,四肢冰冷顫抖,可增加衣物棉被保暖,待燒起來再脫去散熱。

🐽洗澡宜溫水,勿用熱水逼汗。發燒為中樞神經控制,並非皮表溫度引起,因此冰枕退熱貼等並無法退燒,只是感覺冰涼,並無實際散熱之效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豬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